送李少司空贞孟予告还柘城

白发心情圣主怜,闲身乞得守林泉。
名传殿上韩公最,社结睢阳杜老先。
箧里天书夸族党,雨中鸠杖话桑田。
他年问字云亭去,清酒盈尊祝大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少司空贞孟予告还柘城》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代诗人宋至创作。以下是对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宋至,字山言,晚号方庵。河南商丘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编修,曾主贵州乡试,提督浙江学政。工诗,有《纬萧草堂诗》、《牂牁集》。宋至以文学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诗词原文
  • 司空致政令名全,五老风流继昔贤。白发清时方待漏,黄花斜照又离筵。
  • 诗歌共羡归装满,车骑偏宜画手传。他日望衡寻旧隐,涡河同上打鱼船。
  1. 作品解析
  • 首联“司空致政令名全,五老风流继昔贤”表达了对司空致政的敬意,以及对其风流才子特质的认可。这里的“司空致政”指的是某位已离职的高官或官员退休。“五老”则可能指代历史上著名的五位隐士或高士,如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等,他们都是中国文化中著名的隐士形象。
  • 颔联“白发清时方待漏,黄花斜照又离筵”描绘了一个充满感慨的画面,白发的老人在清闲的时候等待时间流逝,而黄花斜照下的离别筵席让人感受到离别的伤感。这两句诗通过对时间和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颈联“诗歌共羡归装满,车骑偏宜画手传”则是对司空致政生活状态的一种赞美。这里提到的“诗歌”、“归装”和“车骑”,都暗示了司空致政晚年的悠闲和自在,以及他的才华和影响力如何通过艺术和文化得以传承。
  • 尾联“他日望衡寻旧隐,涡河同上打鱼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找到与过去相似的地方,继续他的隐居生活。同时,也提到了与朋友一起在涡河上打鱼的情景,展现了一种简朴而快乐的生活情趣。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作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官场生涯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生活品质的追求。诗中的“五老”可能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即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精神自由的隐士形象。这种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描绘,成为文人墨客表达内心世界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方式之一。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音韵协调,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送李少司空贞孟予告还柘城》不仅是一首表现了深厚友谊和高尚品德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