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 其五

晨兴扶短策,数里到山洼。
夹道竹千个,横门梅半花。
渔洋浮翠霭,梵呗出烟霞。
搔首空廊坐,吟深日欲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是清代文人宋荦所作的五首《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同吴志上心壁道人儿至六首》中的其中一首。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沿着山路来到灵岩元墓,欣赏着盛开的梅花时所感受到的景色和心情。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未嚼铜坑蕊,还看隧道花。
    山瓢挹冰雪,风袂罥槎枒。
    危石閒堪凭,游人静不哗。
    谁将补之笔,貌取此幽葩。

  2. 诗歌赏析

  • 意境与情感:此诗以清新脱俗的梅花为题材,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直接描绘,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和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部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宋荦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因此,了解宋荦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至关重要。
  • 地理位置:这首诗所描述的灵岩元墓位于江苏无锡市,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区。诗人选择在这里欣赏梅花,不仅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更因为这里的历史底蕴深厚。
  1. 诗词鉴赏
  •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关注诗人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例如,诗人在描述梅花时使用了“未嚼铜坑蕊”、“还看隧道花”这样的形象比喻,使得梅花的美丽更加生动。
  • 此外,还可以思考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它不仅是宋荦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宋荦的《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同吴志上心壁道人儿至六首》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