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晤李舒章

漠漠阴风吹草莱,故人悲喜更衔杯。
竞传河朔陈琳檄,谁念江南庾信哀。
避地何如金马署,伤心莫问柏梁台。
蛾眉自昔逢谣诼,嗟尔登高作赋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晤李舒章》是清代诗人宋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诗人在流离失所后与友人重逢时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他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之一,被并称为“燕台七子”,并与施闰章齐名,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
  2. 创作背景:宋琬因族子诬陷而受冤狱之苦,流落吴越间。尽管历经坎坷,他仍然保持着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并在流寓期间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就包括了这首《重晤李舒章》。
  3. 诗歌原文:漠漠阴风吹草莱,故人悲喜更衔杯。竞传河朔陈琳檄,谁念江南庾信哀。避地何如金马署,伤心莫问柏梁台。蛾眉自昔逢谣诼,嗟尔登高作赋才。
  4. 诗歌鉴赏:《重晤李舒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漠漠阴风”到“故人悲喜”再到“伤心莫问”,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变化。特别是“谁念江南庾信哀”一句,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关注。
  5. 历史影响:《重晤李舒章》不仅是宋琬个人经历的象征,也反映了清代中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悲剧。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和研究。

《重晤李舒章》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宋琬人生历程的缩影和他对友情、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琬的文学成就,还能从中汲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