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七夕

一杼流霞织锦躔,小楼凉思到云鬓。
鸳针乞巧怜芳序,蛛网牵愁恨夜阑。
烟彩散,露华漫,碧空如镜泻秋寒。
天河万古喧银浪,不见浮槎客再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七夕》是宋代词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诗词。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词:

  1. 创作背景
  • 词人介绍:周紫芝,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人,曾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波折,这种经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其词作带有深沉的情感色彩。
  • 创作时间:周紫芝的这首《鹧鸪天·七夕》,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9年南宋时期。当时正值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落后,选择回归田园,过上较为闲适的生活。
  • 作品主题:《鹧鸪天·七夕》主要描绘了七夕节日的热闹景象及对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进行抒情,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人生观念。
  1. 诗词原文
  • 梦外芳魂唤不回,年年今夕记相携。
  • 人天遽别凝哀处,牛女重逢惹恨时。
  • 愁漫与,悔应迟。 祗消泪铸断肠词。
  • 此情独向苍茫寄,碧落黄泉但可期。
  1. 诗词赏析
  • 梦外芳魂唤不回: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无法再次抓住这些美好而产生的无奈感。
  • 年年今夕记相携:这里的“今夕”指七夕节,表明每年七夕节都是词人与爱人共同度过的特别时刻。而“记相携”则透露出词人对于与爱人一同享受节日的喜悦记忆。
  • 愁漫与,悔应迟:这里描述了词人的两种感受:一是对于未能充分享受节日快乐的遗憾,二是对于过去行为的后悔。这种复杂的情绪体现了词人在节日中的心境变化。
  • 祗消泪铸断肠词:这句强调了泪水的重要性,通过泪水的铸造,可以表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哀伤。
  • 此情独向苍茫寄:这里的“苍茫”形容词人心中的情感深远而广阔,只能寄托于广阔的宇宙之中。
  • 碧落黄泉但可期:这里的“碧落”和“黄泉”分别指的是天上和地下,表达了一种无论生与死都值得期待的豪迈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
  1. 文化意义
  • 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周紫芝作为宋代词人,其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鹧鸪天·七夕》的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文化特色及其在现代的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鹧鸪天·七夕》通过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反映出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官场的尔虞我诈、文人的情感世界等。这对研究宋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周紫芝的《鹧鸪天·七夕》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在文化层面上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