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无端魂不定。
容易春来,容易恹恹病。
一缕新愁添绿鬓。
柔肠中酒何时醒。
极目层楼休去凭。
望遍天涯,飞絮浑无准。
敲断玉钗人不问。
隔墙怕见秋千影。
蝶恋花 其二 清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其二·清明》是宋朝诗人释道潜在清明节所作。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日景色的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在《蝶恋花·其二·清明》中,释道潜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既充满期待又带有些许忧郁的情绪。诗中“巉绝千峰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的雄伟与清丽,而“清妍五字诗”则透露出其诗歌创作的高雅与清新。这种艺术表达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释道潜通过“别梦无端魂不定,容易春来,容易恹恹病”等句子表达了一种无法排遣的春愁。春日的来临往往伴随着生命的脆弱与变化无常,这种情绪在宋代文人中颇为常见,如苏轼、柳永等人都有相似的情感体验。
《蝶恋花·其二·清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风貌。例如,“极目层楼休去凭”一句,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士对于城市生活的某种疏离感或逃避心情。同时,诗中提及的“望遍天涯,飞絮浑无准”,则可能揭示了宋代都市中人对于季节变换及自然现象的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
在艺术形式上,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尤其是用词的选择非常讲究。例如,“一缕新愁添绿鬓”这句中的“绿鬓”不仅指代了青春易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忧愁。这种使用具体物象来表达抽象情感的艺术手法,体现了古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中的独到之处。
《蝶恋花·其二·清明》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也是宋代文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心境,是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