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岫横西岭,玲珑叠玉屏。
严风增薄暮,冷色上闲庭。
谁宿丹炉火,重翻梵字经。
朅来歌白雪,试欲问仙灵。
旌阳十景诗 其二
介绍
《旌阳十景诗 其二》是清代诗人吕光亨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旌阳地区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旌阳十景诗 其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具体介绍:
诗作原文:列岫横西岭,玲珑叠玉屏。严风增薄暮,冷色上闲庭。谁宿丹炉火,重翻梵字经。朅来歌白雪,试欲问仙灵。
诗作赏析:此首诗中,吕光亨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旌阳地区的山水美景,以”列岫横西岭,玲珑叠玉屏”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山峦层叠起伏的壮观景象,如同精心雕琢的玉石屏风一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的冲击。”严风增薄暮,冷色上闲庭”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与傍晚时分景色的静谧。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让诗人的情感更加强烈地传达给读者。
艺术手法: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列岫”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玉屏”则暗示着这些山峦如同镶嵌在天空中的美玉。此外,“严风”和“冷色”等词语的使用,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文化意涵:诗中的“丹炉火”、“梵字经”等词汇,不仅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修行、宗教活动的兴趣。这些词汇在现代可能不常用,但在古代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表达的方式。
情感表达: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净化,这种情感的流露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现象。
社会影响:《旌阳十景诗》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是地方文献的一部分,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考角度。在文学史上,这类作品往往能够激发人们对美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思考。
《旌阳十景诗 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更因其在艺术和文化上的成就而被历史记住。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一种体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