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满西山,登览极辽旷。
闻昔窦子明,飞升从此上。
尚留栖真名,真人邈难望。
丹灶烟销沉,奇石空相向。
踪迹何处寻,神仙说疑妄。
岂知肥遁心,深识有殊量。
桃源缘避秦,渔舟靖风浪。
留候赤松游,保身学退让。
悟此陵阳公,天怀同高尚。
安必矜羽化,始得绝尘障。
我来访遗踪,中情忽自放。
欲挹石上泉,尽洗世俗状。
微云出足底,浓翠落遥嶂。
一啸满谷秋,真有飞仙况。
登县西栖真山怀古
介绍
《登县西栖真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吕坊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吕坊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吕坊(约公元661年—约公元702年),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其代表作有《登县西栖真山怀古》,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文学成就的标志,还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寄托。
诗歌原文及其解析:《登县西栖真山怀古》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历史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英雄人物窦子明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述日出时满山的景象,引发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思考,以及对古人事迹的回忆。同时,诗中的“闻昔窦子明”,暗示了作者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关注和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飞升从此上”、“丹灶烟销沉”等,都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诗歌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首句“日出满西山”,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宏大的历史氛围。紧接着的“登览极辽旷”,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活动主题——登高远眺,感慨历史的深远。而“闻昔窦子明”,则为读者开启了一段关于古代英雄的叙事旅程。
诗歌的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吕坊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古代英雄的赞颂和对历史沧桑的一种反思。通过对窦子明的描述,吕坊传达了一种对于古人精神的崇敬,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这种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挖掘,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影响着后世对于古典文学的理解与欣赏。
《登县西栖真山怀古》不仅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后人传诵,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以及艺术魅力,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