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雪夜同祜曾

黄破梅花萼,香透小窗前。
一天如许风雪,迸作此宵寒。
我有袁安高枕,裹著杜陵布被,放胆且酣眠。
不管柴门外,埋却径漫漫。
鸟飞绝,人踪灭,万千山。
已知此际归梦,行路也应难。
且把花瓷双盏,趁向砖垆石铫,分擘小龙团。
与子共斟酌,愁绪且从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 雪夜同祜曾’是宋代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094年,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宋仁宗庆历五年至神宗元丰三年)。此词是作者与好友张先一起赏雪时所作,表达了两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慨。

词的内容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语言也非常流畅。它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以及诗人对人生、友情和宇宙的思考。通过对比天上月亮的不完美和人间的欢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珍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