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安勉卿联

光黄间多异人,精悍无前,谈兵昔识方山子;
灞陵尉呵故将,数奇到死,列传谁赓太史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安勉卿母联》是吴恭亨创作的一副楹联。这副楹联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以下是对《挽安勉卿母联》的详细介绍:

  1. 楹联的创作背景
  • 作者吴恭亨:吴恭亨,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清末诸生,师事阎正衡,受古文法。南社社员,以游幕、教读为业,参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活动。他是一位能诗、古文,工联语的文人。
  • 创作时间:该楹联的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但据传是在光绪末年或宣统年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多变,文人多有感慨时代变迁之作。
  1. 楹联的内容解析
  • 宦业成就:楹联开篇“宦业一再传,而澬而嶷而章贡及沅”,意指吴恭亨的宦海生涯波澜壮阔,既有沉稳又显卓越。其中“澬而嶷而”形容其为人处事既稳重又英明,而“章贡及沅”则可能指的是他在政治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如官至沅陵县令等职务。
  • 福寿圆满:楹联的后半部分“范畴九五福,曰富曰寿曰考终好德,巾帼此号完人”,表达了对吴恭亨福寿双全的美好祝愿和对其德行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巾帼此号完人”是对吴恭亨女性的美德和成就的一种赞赏,显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可和尊重。
  1. 楹联的艺术特色
  • 对称美:楹联采用了严格的上下联对称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对仗工整的审美要求。这种对称不仅仅是字数上的对仗,更在于意义和情感上的呼应,使整体更加和谐统一。
  • 意境深远:通过对吴恭亨一生宦途和政治抱负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品德的赞颂,表达了对其一生的深切怀念和敬意。同时,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愿景表达,展现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1. 楹联的社会影响
  • 文化遗产: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这副楹联不仅是对吴恭亨个人生平的记载,也是研究清末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 启示意义:这副楹联对现代人仍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同时也要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挽安勉卿母联》不仅是吴恭亨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学习和欣赏这副楹联,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时代的反应。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普通读者,这副楹联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的优秀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