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新洲鲁氏族谱纂成告庙联

拜欧揖苏,成杀青书,列祖列宗,神所歆也;
洗爵奠斝,比焚黄祭,于堂于著,礼亦宜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澧县新洲鲁氏族谱纂成告庙联》是清代诗人吴恭亨创作的一副楹联,该楹联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刻体现。下面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澧县新洲鲁氏族谱纂成告庙联》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吴恭亨(1857-1937),字子骏,湖南长沙人,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还致力于学术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 吴恭亨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为主,其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楹联内容解析
  • “拜欧揖苏,成杀青书,列祖列宗,神所歆也。”这一句表达了对前辈先贤的尊敬与缅怀,通过“拜欧揖苏”暗示了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弘扬;“成杀青书”意味着家族的学问和传承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而“列祖列宗,神所歆也”则强调了家族成员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先人的崇拜。
  • “洗爵奠斝,比焚黄祭,于堂于著,礼亦宜之。”这一句则体现了对祭祀礼仪的重视和遵循,通过“洗爵奠斝”和“焚黄祭”展示了家族对于祖先的虔诚和庄重,以及对于传统的尊重。
  • 整个楹联通过对家族文化的颂扬,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对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家族历史的尊重。
  1. 文化意义
  • 《澧县新洲鲁氏族谱纂成告庙联》作为清朝晚期的作品,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祖先的敬仰之情。
  •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家族文化和传统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吴恭亨的楹联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继承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澧县新洲鲁氏族谱纂成告庙联》不仅是一首精美的楹联,更是一段厚重的历史记忆。它不仅展现了吴恭亨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