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挽安母方太夫人联

生小兵家,共郎君俎豆儿嬉,邻三迁恰同仉母;
苍茫故里,经累岁潢池盗扰,刍一束来吊郭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恭亨的《代挽安母方太夫人联》是一首表达对亡母深情追忆和哀悼之情的古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时间与历史背景:《代挽安母方太夫人联》出自近现代诗人吴恭亨之手,这首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人们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亲情的重要。
  • 作者个人经历与情感寄托:吴恭亨出生于兵家之家,从小就体验到了战乱带来的苦难。这种生活经历让他对生死、离别有着深刻的感受,他的这些情感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反映和传递。通过这首《代挽安母方太夫人联》,读者可以看到他如何将个人的悲伤转化为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1. 诗歌内容与主题深度
  • 对亡母的缅怀与哀思:《代挽安母方太夫人联》通过对母亲生平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诗中提到“生小兵家”,暗示了其家族的历史和背景,同时“共郎君俎豆儿嬉”则反映了母子间的深厚感情以及童年的美好记忆。
  • 对乱世的感慨与反思:诗中“苍茫故里,经累岁潢池盗扰,刍一束来吊郭家”这一句,反映了作者身处乱世之中,对家乡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破坏的痛惜。这种对乱世中人性和道德的探讨,是诗人情感表达的重要部分。
  1. 诗歌形式与语言特色
  • 古体诗词的形式特点:吴恭亨的《代挽安母方太夫人联》遵循了传统古体诗的形式特征,即四句一韵,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这种固定的格式使得诗歌更加规范和易于吟诵。这种形式也是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 语言的精炼与情感的传达:诗中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如“邻三迁恰同仉母”中的用词精准,既体现了母亲的形象,又表达了对母亲逝世的悲痛。整体上,诗人通过精炼的文字,有效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代挽安母方太夫人联》不仅是吴恭亨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化与情感交汇的产物。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亡母的深切缅怀,还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应更加珍惜与亲人的时光,铭记那些给予我们生命力量和温暖回忆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