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姚辉南联

生蹈龙宫,沉冤又泣汨罗水;
死携骥子,并命同悲周氏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姚辉南联》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出自清末诗人吴恭亨之手,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和对其一生遭遇的同情。以下是关于该楹联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挽姚辉南联》的作者是清末诗人吴恭亨,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吴恭亨是清末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对联原文:生蹈龙宫,沉冤又泣汨罗水;死携骥子,并命同悲周氏汪。

  • 这副对联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通过对联中的“生”与“死”、“龙宫”与“骥子”等意象的对比,以及“沉冤”与“并命”等词汇的使用,展现了对姚辉南一生遭遇的同情和对他不幸命运的感慨。
  • 这副对联不仅是吴恭亨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国对联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这副对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1.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挽姚辉南联》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它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和谐统一,而且在内容上也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哲理的思考。这副对联的成功在于其简洁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

《挽姚辉南联》作为清代文人吴恭亨的一首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对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