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汪吉占婚联

但愿和合百千万岁;为歌窈窕一二三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汪吉占婚联》是清末文学家吴恭亨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新婚夫妇和谐美满生活的美好祝愿。以下将详细解析《贺汪吉占婚联》: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清末诸生,师从阎正衡学习古文法,后为南社成员。曾游幕、教读为业,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等职。
  • 文学成就:能诗、古文,工联语。梁启超称其诗“理想风格,皆绝流俗”。在创作中,吴恭亨以游幕、教读为业,擅长楹联创作,其作品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
  1. 作品原文
  • 但愿和合百千万岁;为歌窈窕一二三章。
    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吴恭亨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美好婚姻生活的祝愿。”但愿和合百千万岁”意味着夫妻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百年好合;而”为歌窈窕一二三章”则寓意着夫妻之间相互扶持,共同经历生活的起伏。
  1. 艺术特点
  • 拟物手法:在写作艺术上,吴恭亨不直接写人,而是采用拟物手法将新郎新娘拟作在红雨花村、翠烟柳驿的美景中,自由和谐地双双交颈,声声和鸣,并起并飞的“鸳鸯”“鸾凤”,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 意境深远:整副对联通过“和合”“窈窕”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和谐美满的生活画卷,寄寓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吴恭亨的这副对联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贺汪吉占婚联》的创作展现了清末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影响
  • 文人评价:吴恭亨的诗词和楹联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贡献,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研究价值
  • 学术价值:《贺汪吉占婚联》作为清末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贺汪吉占婚联》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更是清末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这副对联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