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曾逢原醉经堂

酌古有深意,开编中圣人。
百家笑糟粕,六艺饮全醇。
兀若坠车适,盎如浮盏春。
淳于吞一石,同味不同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曾逢原醉经堂》是宋朝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题曾逢原醉经堂》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释德洪(1071—1128),自号寂音尊者,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僧。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书法家和画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通过其内容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释德洪的某个创作时期所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2. 诗歌原文:《题曾逢原醉经堂》的原文如下:酌古有深意,开编中圣人。百家笑糟粕,六艺饮全醇。兀若坠车适,盎如浮盏春。淳于吞一石,同味不同尘。

  3. 诗句解析

  • 酌古有深意: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崇。
  • 开编中圣人:意味着通过对经典的深入解读,能够领悟圣贤的智慧。
  • 百家笑糟粕:批评了百家争鸣时代的学术混乱和浅薄。
  • 六艺饮全醇:赞扬了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深厚内涵。
  • 兀若坠车适:比喻在困难或逆境中找到出路。
  • 盎如浮盞春:形容心情如同春天般愉悦。
  • 淳于吞一石,同味不同尘:借用道家典故,表示虽然追求的是同一境界,但结果却有所不同。
  • 同味不同尘:暗示虽然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或理想,但实现的过程和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 语言优美:用词典雅,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 寓意丰富: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富含哲理和人生感悟。
  • 文化内涵:通过对儒家六艺的赞美,以及对百家争鸣时代的批判,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1. 历史意义:《题曾逢原醉经堂》不仅是释德洪个人思想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题曾逢原醉经堂》是释德洪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特点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