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有深意,开编中圣人。
百家笑糟粕,六艺饮全醇。
兀若坠车适,盎如浮盏春。
淳于吞一石,同味不同尘。

【注释】

  1. 曾:指孔子;原醉经堂:指孔子曾经在“原庙”中醉酒。
  2. 酌古:斟酒,比喻品读《诗》、《书》等古代经典;有深意:有很深的意思。
  3. 开编:翻开书本;中圣人:指书中蕴含着圣人的道理。
  4. 百家:儒家之外诸子百家;笑糟粕:讥笑他们的观点像糟粕一样无用。
  5.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饮全醇:喝的是纯正的酒。
  6. 兀若坠车适:形容自己跌倒在地的样子。
  7. 盎如浮盏春:形容自己像浮在空中的茶盏一样飘忽不定。
  8. 淳于:即淳于髡;吞一石:吃了一石(一斗)酒;同味不同尘:同是酒的味道,却不同凡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饮酒作乐时,感慨历史变迁,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首句写曾逢原醉经堂,点明题旨,表明作者在饮酒作乐时想起了孔子曾在“原庙”中醉酒的故事。第二句“酌古有深意”,指出孔子在品酒时,品味到的不只是酒本身,而是从酒中领悟到了治国安民的智慧和道理。第三句“开编中圣人”,表明作者认为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正是因为他善于从典籍中汲取智慧。第四句“百家笑糟粕”,则讽刺当时社会上各种学派都只追求表面的繁荣而忽略了本质,就像糟粕一样没有价值。
    中间四句则通过描绘饮酒时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兀若坠车适”,形容诗人自己跌倒在地的样子,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盎如浮盏春”,则用浮在空中的茶盏来形容自己的飘渺不定,表现出诗人心中的迷茫与困惑。
    最后两句则以淳于髡为例,赞美他的才华和智慧。他虽然只吃了一石酒,但却没有沉沦于世俗之中。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的自评,认为自己虽然不如淳于髡那样出人头地,但也有着不凡的才华和能力。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