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崇二子求偈归江南

人笑南台小,难安十八僧。
日贫因日富,宜减不宜增。
忽去两禅衲,如分一室灯。
床宽齐顶礼,睡快免相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愈崇二子求偈归江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释德洪,又名惠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他是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工书善画,是宋代著名的诗僧。他的其他作品,如《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禅宗思想。
  1. 诗歌原文
    人笑南台小,难安十八僧。
    日贫因日富,宜减不宜增。
    忽去两禅衲,如分一室灯。
    床宽齐顶礼,睡快免相憎。

  2. 诗歌解析

  • 人笑南台小,难安十八僧:这里通过“人笑”来表达对南方寺庙的狭小感到不满,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禅宗修行场所的向往。而“难安十八僧”则反映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矛盾与挣扎,表达了他对佛法真谛的深刻思考。
  • 日贫因日富,宜减不宜增:诗人在这里用“日贫”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空虚与不安,用“日富”来指代内心的觉悟和宁静。他强调了在修行中要减少物质欲望的贪求,以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安定。
  • 忽去两禅衲,如分一室灯:这里的“忽去”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一次顿悟或顿修,而“两禅衲”则是象征性的比喻,表示放下一切杂念和烦恼。通过这一转变,诗人达到了一种心境上的豁达和自由。
  • 床宽齐顶礼,睡快免相憎: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床的高度足以让一个人平躺在床上行礼,这种高度的设计既方便又实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精心考量。而“睡快免相憎”则表达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愈崇二子求偈归江南》不仅是一首描写修行生活的诗句,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实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僧释德洪的生平和其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