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净心大师住温州江心寺

万锻炉中百怨门,哲人虽往典刑存。
扫除临济实头谤,称赏黄龙的骨孙。
梦泽于菟三口视,丹山雏凤九苞文。
还乡妙曲谁能听,一笛波心两岸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净心大师住温州江心寺》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旨在表达对净心大师居住于温州江心寺的祝福和期许。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温州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大师清净修行生活的祝愿,以及对其佛法成就的期许。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全文:《送净心大师住温州江心寺》的原文如下:
    万锻炉中百怨门,哲人虽往典刑存。
    扫除临济实头谤,称赏黄龙的骨孙。
    梦泽于菟三口视,丹山雏凤九苞文。

  2. 诗意解析:首句“万锻炉中百怨门,哲人虽往典刑存”通过对比万锻炉中的炼铁过程和哲人的教诲,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智慧和正直的品质。第二句“扫除临济实头谤,称赏黄龙的骨孙”,通过比喻临济宗和黄龙派的教义,赞颂了禅宗的真谛和高僧的德行。第三句“梦泽于菟三口视,丹山雏凤九苞文”,以梦中的乌龟和山中的凤凰为喻,寓意着大师的智慧如同龟鹤一般长寿,其弟子的才华如同雏凤般出众。

  3. 作品赏析:此诗不仅赞美了净心大师的修行成就,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佛教徒的真诚祝福。

  4. 背景介绍:释德洪在游历多地后,最终选择居住于京城附近的清凉寺。在此期间,他因冒名剃度而入狱一年,后来得到赦免并返回寺庙。此后,他在多个地方游历、传法,最终成为宝觉圆明禅师。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5. 写作风格:《送净心大师住温州江心寺》体现了释德洪诗歌的特点,即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

  6. 历史影响:尽管释德洪的个人生涯充满波折,但他的诗歌创作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而且在今天仍然被人们所传颂,成为研究宋诗的重要材料。

通过《送净心大师住温州江心寺》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释德洪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还能体会到他作为禅师的生活经历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净心大师的祝福,也是对佛教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