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昼梦云庵和尚教诲久之而觉作此示超然

夏窗午睡谁呼觉,院静惟闻绕砌泉。
梦里绪言犹可记,壁间遗像尚依然。
衬珠定使拳披见,坐榻当令膝处穿。
塔在层峰衰眼力,何时同汝扫颓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月四日昼梦云庵和尚教诲久之而觉作此示超然”是一首出自宋代诗人苏辙的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梦中受到一位名叫云庵和尚的教诲,醒来后感慨良多,遂作此诗以示超然。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四月六日初夏夜梦云庵和尚,因书以告子瞻。
梦云庵和尚,忽如前年春末,与诸方僧游南山,至云庵,坐石上。
见一老人,衣黄衣、褐裘,白须长数尺,手携杖。
顾谓众僧曰:“吾昔于佛舍利弗那国,得一异人,能知人死生。吾问之曰:‘吾死后将何所归?’彼指西方,曰:‘但心清净则归焉。’予疑其妄也。今吾来此,亦疑其妄也。”
言讫而寤。
乃书此以告子由。
子由读之,不觉叹嗟。
予亦以为异也。
乃作偈曰:

“平生愿学白云庵,梦里相逢觉路荒。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长?”

这首《和子由七月四日梦云庵和尚》是苏辙在元祐元年(1086)所作。当时苏辙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他的弟弟苏东坡(苏轼)也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兄弟二人经常在一起吟咏诗歌,相互交流心得。

苏辙在这首和诗中表示自己对梦境的惊讶,并感叹云庵和尚的预言。他还提到了自己的心境变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生死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最后,苏辙还写了一首偈语,表达了他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