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录别

西风吹我鬓,寒日照我冠。
亲朋各拿舟,送我芦花滩。
怜我年半百,得官仍酸寒。
官卑禄自薄,苜蓿馀空盘。
何时抒壮怀,云际飏飞翰。
款言谢亲朋,我心匪求安。
虽无民社责,抚时每长叹。
方今值灾荒,苍藜半凋残。
哀哀满路哭,谁恤骨髓乾。
活人惭未能,敢博妻孥欢。
淡泊以明志,守我瓢与箪。
居职无大小,要归免瘝官。
解缆从此辞,浩浩江天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就道录别》是清代诗人吴资生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壮志未酬、感慨时事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部作品:

  1. 作者生平
  • 吴资生,字天培,江南吴县人,康熙乙酉举人,官宝应教谕。他的生活背景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吴资生的文学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词内容
  • 《就道录别》通过描绘一幅送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仕途的无奈。诗中“西风吹我鬓,寒日照我冠”等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离别时的情境。
  • “怜我年半百,得官仍酸寒”揭示了诗人虽已年过半百,但仍未得志的现实。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 “何时抒壮怀,云际飏飞翰”表达了诗人渴望施展抱负的愿望。然而现实的残酷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
  • “款言谢亲朋,我心匪求安”则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尽管自己处境艰难,但对亲朋的感激之情始终如一。
  • “方今值灾荒,苍藜半凋残”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灾荒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国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 艺术特色
  • 吴资生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他的诗歌结构严谨,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 在艺术形式上,吴资生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1. 历史影响
  • 吴资生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 他的诗歌不仅在文学领域内有着重要地位,也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就道录别》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社会现实的画卷。吴资生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个体的心声。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而言,这首诗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