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后海诸峰

寻山兴难已,理策出烟寺。
晴岚漾朝光,薄雾散空吹。
荒途没人径,一石一天地。
环海千万峰,劫初和儿戏。
盼左兴难尽,睐右赏不置。
坠岸千仞青,嵌空一天翠。
平生见名山,履险身忘悸。
独此奇无穷,瞠目不敢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后海诸峰》是清代诗人吴苑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望后海诸峰》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描绘了寻山的兴致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望后海诸峰》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山水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的沉思与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2. 诗歌内容: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寻山兴难已”表达了诗人深入山林、探索自然的愿望;“理策出烟寺”则描绘了诗人从寺庙中出发,准备开始登山的情景。“晴岚漾朝光,薄雾散空吹”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早晨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之中。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环海千万峰,劫初和儿戏”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短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在欣赏《望后海诸峰》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 艺术手法:分析吴苑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文化背景:了解这首诗创作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文人对自然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情感表达:体会诗人在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深度,如对自然的敬仰、对生活的热情等。

《望后海诸峰》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和文化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还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