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渐延瞩,策杖穷登顿。
独怪夏已深,亭午露犹泫。
悬崖若广厦,少憩慰劳倦。
情为艰险移,目因应接眩。
琪花不知名,古苔讵忍践。
高磴穿林顶,坠石横涧面。
移徙雷雨夕,云有蛟龙战。
再上老人峰,伛偻青松畔。
独居宾师位,不与群峰乱。
豁然天门开,云端双阙见。
阊阖通呼吸,象纬可攀援。
衣裾尽飘扬,御风泠然善。
何必生羽翰,始遂游仙愿。
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是清代诗人吴苑创作的一首古诗。《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观和作者登山体验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奇峰、悬崖、古苔以及雷雨等元素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在探讨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文学风格与技巧:《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体现了吴苑的诗歌艺术风格。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吴苑还擅长运用排比、对仗等技巧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享受。
主题思想:吴苑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通过对奇峰、悬崖、林顶、坠石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同时,诗中的“独怪夏已深,亭午露犹泫”、“移徙雷雨夕,云有蛟龙战”等句子,表达了他对生活中艰难险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思考。这些主题思想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其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作背景:《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机会进行山水游历和诗歌创作。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吴苑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首诗的创作不仅是他的个人创作历程的记录,也是清代文学发展的见证。
《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深刻主题思想的古诗。通过对奇峰、悬崖、古苔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其背后寓意的挖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