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次梅村韵

情脉脉。
兰成本是江南客。
江南客。
乌啼门外,断肠横笛。
秦淮十里杨花白。
蒙蒙细草春烟湿。
春烟湿。
板桥人散,月明骚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秦娥·次梅村韵》是清代词人吴绮的作品,创作于清康熙年间。这首词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部作品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吴绮(1619年—1684年),字南有,号念圃,又号鹿城子、白榆道人等,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才华横溢。他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1. 作品原文
    情脉脉。兰成本是江南客。江南客。乌啼门外,断肠横笛。秦淮十里杨花白。濛濛细草春烟湿。春烟湿。板桥人散,月明骚瑟。

  2. 诗词鉴赏

  • 情感表达:吴绮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词中“江南客”、“乌啼门外”等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展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 艺术手法:吴绮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例如,“柳拂晴堤草映川,春光如画满东阡”一句,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寓意着词人的心境。
  • 主题思想:吴绮通过《忆秦娥·次梅村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叹,是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忆秦娥·次梅村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吴绮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经典之一。许多后世的诗人和词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其作品的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它的出现,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忆秦娥·次梅村韵》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