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司录见寄

不曾识面已倾倒,便觉胸中泾渭分。
句精不减李长吉,才高大类沈休文。
看山诗眼湛如水,拄笏爽气高摩云。
他年竹屋夜连榻,妙语悬知过所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张司录见寄》是诗人释德洪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次韵张司录见寄》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次韵张司录见寄》是诗人释德洪在特定的情境下创作的一首诗。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友情的一种珍视和颂扬。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还透露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此诗创作于宋朝,是诗人释德洪与张司录的一次通信之作。这种交流方式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过书信或诗歌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次韵张司录见寄》中的诗句“不曾识面已倾倒”,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即使未曾见面,却因为诗歌而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这种超越物理空间的友谊,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美好。同时,诗中“句精不减李长吉,才高大类沈休文”,则赞扬了张司录的诗歌才华,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古典文学的熟悉和尊重。

《次韵张司录见寄》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古诗,更是诗人释德洪与朋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是古代文学艺术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