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城下雨翻盆,杨花柳花春色昏。
客子冲泥自相过,研山主人方闭门。
主人本是长干客,乌衣巷口曾相识。
老大犹牵岸上船,飘零更泛湖边宅。
我闻主人年少时,胸中万卷蟠龙螭。
无双风度张思曼,第一才名杜牧之。
初闻陇右黄巾乱,江左高谈尚清宴。
才子新传白纻辞,诸公竞爱青䊵扇。
共许云霄可致身,彩毫题遍曲江春。
谁言诸葛非名士,曾见相如赋大人。
馀子区区何足数,桓伊长笛祢衡鼓。
终生弃繻直寻常,乘风万里须臾取。
那知世事剧堪怜,荆棘铜驼起暮烟。
尘生东海悲辽鹤,日落西川哭杜鹃。
撇却罗衫岂无意,东篱早办黄花计。
慷慨长怀吊古心,颠狂不改凌云气。
忆我相逢白下秋,庐江宾客盛南州。
何人最倒中郎屐,独尔同登庾亮楼。
更值长沙贵公子,二十四楼明月里。
仰天大笑烛花红,斫地哀歌剑光紫。
几年梁苑兔园开,四海群推授简才。
不信飞鸿残雪散,空教归燕夕阳来。
黄土可怜埋玉树,晨星落落知何处。
谢公棋罢北邙田,羊生箠折西州路。
江头岁岁哭西风,手把奇书叹转蓬。
酒人对影黄垆在,词客伤心白发同。
苕霅扁舟须我友,水嬉共折南湖柳。
爱山台上夜烧灯,韵海楼中春对酒。
行路俄惊蜀道歌,人间怪事逐年多。
刘郎不作秋风客,内翰还逢春梦婆。
短梦乱山堪一笑,貂蝉撇向邯郸道。
廷尉张罗有雀飞,魏其解印无人到。
多君相对眼还青,醉中痛读离骚经。
君既移家石湖墅,我亦寄迹沧浪亭。
两人意气长相得,更向柴桑数晨夕。
将儿同上朗陵筵,呼妻直入庞公室。
墙头过酒日相娱,奇字传看世所无。
积有篇章招漫叟,浑忘岁月老潜夫。
潜夫漫叟时相见,阅尽从前古今变。
冷暖交情尚莫论,轻肥世态宁堪羡。
况今之世乏张华,鹤书何事来山家。
岂无马骨金须惜,纵有龙泉眼似遮。
海内茫茫知已尽,空山种菜安吾分。
素轸犹知处士情,青樽且拨先生闷。
君不见阮籍尝登广武城,城边曾见古人行。
事去英雄徒感慨,时来竖子忽成名。
又不见处仲衔悲唾壶缺,夜半长歌
研山草堂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研山草堂歌》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吴绮创作的诗歌,该诗通过描绘阖闾城的春雨和杨花柳花的景象,表达了对长干客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分析:
- 创作背景与主题
- 创作背景:《研山草堂歌》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但它可能是在吴绮的某个时期所写。诗歌通过描绘阖闾城的春雨和杨花柳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干客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 内容解析:诗歌以阖闾城下雨翻盆为开篇,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景象,随后转入对长干客的回忆。长干是苏州旧时的地名,这里借指吴绮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的怀念。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杨花柳花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的飘零感。
-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江南春雨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感慨。
- 艺术特色:诗歌通过对比春雨中的杨花柳花与闭门不出的研山主人,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艺术效果。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寥。
- 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 文化内涵:吴绮生活在清朝中叶,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他的《研山草堂歌》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历史价值:该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吴绮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历史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情感表达与艺术成就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阖闾城雨景的描绘,以及对长干客的回忆,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直接又含蓄,既深情又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艺术成就:该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语言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吴绮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研山草堂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传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山草堂歌》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鉴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