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庵次谢在杭韵

去年曾扫莓苔迹,今来又着登山屐。
木叶犹馀宿雨斑,溪光故绕秋烟白。
老僧开阁为传茶,依稀记得留题客。
凭阑遥望郡楼遮,落日徒怜飞鸟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士庵次谢在杭韵》是清代诗人吴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体现了吴绮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吴绮,字园次,号丰南,又号听翁、红豆词人。清江苏江都人,顺治十一年拔贡生,康熙时官至湖州府知府,因捕豪猾、修名胜而被劾罢职。吴绮有丰富的诗歌创作,尤其擅长骈文,其诗词作品具有盛名,且才华富艳。他的诗集《林蕙堂集》和《艺香词》等作品均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去年曾扫莓苔迹,今来又着登山屐。木叶犹馀宿雨斑,溪光故绕秋烟白。
    老僧开阁为传茶,依稀记得留题客。凭阑遥望郡楼遮,落日徒怜飞鸟疾。

  2. 诗歌鉴赏

  • 景物描绘: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画卷。“去年曾扫莓苔迹”和“今来又着登山屐”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往与现在的感慨。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老僧开阁为传茶,依稀记得留题客”的描述,展现了与僧侣交往的情景,以及与客人留下的美好记忆。
  • 哲理思考:“凭阑遥望郡楼遮,落日徒怜飞鸟疾”,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高士庵次谢在杭韵》不仅是一首描写杭州山水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情与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