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扫莓苔迹,今来又着登山屐。
木叶犹馀宿雨斑,溪光故绕秋烟白。
老僧开阁为传茶,依稀记得留题客。
凭阑遥望郡楼遮,落日徒怜飞鸟疾。
【注释】
高士庵:即高士,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谢在杭:指作者的朋友或友人谢在杭。
莓苔:指长满莓苔的山石,多用来形容山路崎岖、环境荒凉。登山屐:登山用的木鞋。
木叶:树叶,这里指深秋时节的树木。犹馀:依旧,还留着。宿雨斑:隔夜的雨滴在树叶上留下的白色斑点。溪光:指山间清澈的流水。故绕:依然环绕。秋烟白:深秋的云雾缭绕如白色烟幕。
老僧:年事已高的僧人。开阁:打开阁门。传茶:端茶招待客人。
依稀记得:模糊地记得。留题客:给远来的客人留下题写的诗稿。
凭阑:靠着栏杆。郡楼:州郡的高楼大厦。遮:遮蔽,遮挡。落日:太阳落山的景象。徒怜:徒然惋惜。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诗人在高士庵次谢在杭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大自然景色的赞叹。
首句“去年曾扫莓苔迹”,回忆了去年自己曾经走过山路的情景;次句“今来又着登山屐”,表现了诗人如今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第三句“木叶犹馀宿雨斑,溪光故绕秋烟白”,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山林景色。树叶上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晶莹剔透,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溪流在山间蜿蜒流淌,仿佛是一条白色的丝带。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四句“老僧开阁为传茶,依稀记得留题客”,描述了诗人在高士庵中偶遇一位年事已高的僧人,他邀请诗人品茗并回忆起当年诗人给他留下的诗稿。这句诗通过描绘与僧人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之情。
第五句“凭阑遥望郡楼遮,落日徒怜飞鸟疾”,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远处的郡楼。夕阳西下,鸟儿匆匆离去,留下了一片凄凉的景象。这句诗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中的关键词“莓苔”、“登山屐”、“木叶”、“溪光”、“老僧”、“开阁”、“留题”、“郡楼”、“落日”等,都富有深刻的含义,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