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示卓道人

心知家本住仇池,傲睨人间老变衰。
两鬓京尘初邂逅,一尊川语问归期。
劝沽何处禽知我,含笑谁家花隔篱。
天水摹胡飓风作,夜归江路月相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归示卓道人》是宋朝诗人释德洪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释德洪(1071—1128),一名惠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工书善画,是宋代诗僧。
  1. 诗歌原文
    心知家本住仇池,傲睨人间老变衰。
    两鬓京尘初邂逅,一尊川语问归期。
    劝沽何处禽知我,含笑谁家花隔篱。
    天水摹胡飓风作,夜归江路月相随。

  2.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仇池”象征着家乡,而“老变衰”则表达了人生的沧桑和变化。
  • 语言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如“一笑何曾识,千春空自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叹。
  1. 创作背景
  • 《夜归示卓道人》的创作背景与释德洪的政治经历有关。他在南回归后,经历了狱中生活,出狱后还俗。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1. 文学价值
  • 《夜归示卓道人》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宋诗中的佳作之一。它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夜归示卓道人》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释德洪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