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在三月,江湖尚春色。
良友多奇怀,为乐不可极。
胡为忽言归,徒令众心恻。
骤别两情深,馀欢百忧积。
人心不能静,世事殊未息。
蛾眉一见妒,岂在得与失。
举手送君行,发白难再黑。
我身非冥鸿,安能避矰弋。
有约且复来,流光共相惜。
饮酒听清讴,葆真庶无斁。
送冒巢民归雉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冒巢民归雉皋》是清朝吴绮的文学作品。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友人冒巢民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其未来归途的深切关怀。下面将简单解析这首诗:
作者简介:吴绮,字园次,号丰南、听翁、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是清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在康熙时期官至湖州知府,后因失上官意而被罢免官职。吴绮一生多才多艺,他的诗词骈文均有很高的成就,作品如《林蕙堂集》、《艺香词》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歌原文:《送冒巢民归雉皋》全文如下:“入夏在三月,江湖尚春色。良友多奇怀,为乐不可极。胡为忽言归,徒令众心恻。骤别两情深,馀欢百忧积。人心不能静,世事殊未息。蛾眉一见妒,岂在得与失。举手送君行,发白难再黑。我身非冥鸿,安能避矰弋。有约且复来,流光共相惜。”这首诗通过对冒巢民归乡的描写,表达了深深的不舍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文学鉴赏:《送冒巢民归雉皋》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主题上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诗中的“人心不能静,世事殊未息”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安与动荡;而“有约且复来,流光共相惜”则寄寓了作者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希望。
《送冒巢民归雉皋》作为清代吴绮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也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和时代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