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至明教寄王路分舍人

雪夜山中还独宿,地垆深暖纸窗明。
百年有限身今老,一枕无求梦自清。
弟子分灯成保社,故人持节顿江城。
瘴痾疏快诸缘净,卧听摧檐泻竹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夜至明教寄王路分舍人》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景、艺术特色、历史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1. 创作背景
  • 释德洪,字觉范,号石屋老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僧侣。他出生于江西南昌,自幼喜爱诗书,后在江西临江府担任地方长官时,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岭南地区。在这样的生活经历中,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感受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雪夜至明教寄王路分舍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1. 内容解读
  • 雪夜独宿与心境写照:首句“雪夜山中还独宿”,描绘了一幅寂静的雪夜景象,作者独自一人在山中过夜,这反映了他当时的孤立无援和内心的孤独。
  • 对人生哲学的反思:“地垆深暖纸窗明。”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有限的认识,通过温暖的炉火和明亮的窗户,暗示着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世界应保持温暖和清晰。
  • 对梦境与清静的追求:“百年有限身今老”和“一枕无求梦自清”,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超然,即使年岁已高,但追求的是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1. 艺术特色
  • 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如“地垆深暖纸窗明”等句子,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了深远的意境。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雪夜”、“独宿”、“纸窗明亮”等意象,不仅营造了特定的氛围,也加深了诗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评价:释德洪的这首诗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许多学者认为它是宋诗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哲学思考。
  • 传播与影响:《雪夜至明教寄王路分舍人》不仅在宋代广为传诵,其影响力也延伸至后世。许多研究宋诗的学者和爱好者都会引用这首诗作为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本。

《雪夜至明教寄王路分舍人》不仅是释德洪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风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