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嗣深使君二首 其一

江夏家声世所闻,无双千顷典刑存。
肃严郡邑霜分晓,照映簪缨玉粹温。
楼迥岘云供醉望,夜晴汉月洗吟魂。
行将补衮调羹手,却执元圭侍至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黄嗣深使君二首其一”是一首宋代文学家释德洪(号觉范)创作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释德洪,字惠洪,自号三峰靘禅师,出生于江西宜丰的筠州新昌,俗姓喻。他十四岁时即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并开始接受禅宗的熏陶。在宋哲宗元祐四年,释德洪尝试进士科考,但没有通过。此后他继续游历四方,并在杭州、福州等地传法讲学。
  1. 作品解析
  • 第一首内容:这首诗的第一首主要描绘了使君(地方官员)的风范与德行。首句“江夏家声世所闻,无双千顷典刑存”表达了对地方官位世代流传的良好名声与高尚道德的赞美。接下来的诗句如“肃严郡邑霜分晓,照映簪缨玉粹温”和“楼迥岘云供醉望,夜晴汉月洗吟魂”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庄严而和谐的地方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和思考。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将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1. 文化意义
  • 地方官的形象:这首诗通过对使君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地方官的理想形象和精神风貌。使君不仅是地方的领导者,更是道德楷模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通过这种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官员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期望和赞扬。
  • 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在宋代,文人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文人通过诗文表达自己对政治的见解和主张,而释德洪的这首诗便是其政治理念的体现之一。通过这样的作品,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传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寄黄嗣深使君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宋代文人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的一种反映与批评。通过这首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