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头顿斧亭

兀坐等闲酬客问,碌砖抛出亦光生。
欲凭妙语分宾主,须识尘机有浊清。
麟角誉高推独步,石头路滑苦难行。
草庵依旧青松下,睡起晴窗拨眼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石头顿斧亭》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释德洪是宋代的佛教僧侣和诗人,生活在宋朝。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被后人铭记。
  • 诗歌创作背景:尽管关于释德洪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动机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但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这表明,即使是出家为僧的文人,其文学作品也深受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 作品内容解析
  • 首句解读:“兀坐等闲酬客问,碌砖抛出亦光生。”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来访客人时的态度和心境。通过“兀坐”和“碌砖抛出”,诗人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亦光生”暗示着即使在平凡之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 后半句解读:“欲凭妙语分宾主,须识尘机有浊清。”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智慧与洞察力。通过巧妙的语言交流,诗人试图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同时也强调了认识并理解这些关系中的“浊”与“清”的重要性。
  • 结尾部分解读:“麟角誉高推独步,石头路滑苦难行。”这里的“麟角”指的是稀有而珍贵的事物,而“石头路滑苦难行”则比喻困难重重的道路。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虽然个人才华出众,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 最后两句解读:“草庵依旧青松下,睡起晴窗拨眼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诗人似乎在梦中回到了一个简单而美好的自然环境中,醒来后通过窗户看到清新的景色,感受到了生活的愉悦和心灵的平静。
  1.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 艺术特色:《题石头顿斧亭》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寓意以及独特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风貌。这种风格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宋代文人在艺术表现上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思想深度: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索。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修养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释德洪的《题石头顿斧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文人心态和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