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足十二韵

老至方多患,春来旧疾萌。
半才如凿齿,全欲似渊明。
未可扶藜拜,难为倒屣迎。
终朝横几榻,竟日掩柴荆。
岂少飞扬意,何堪纂蹶名。
此中宁有鬼,得住且由卿。
抱膝闻孤咏,咸腓笑汇征。
拳长如鹭宿,跳不与夔争。
身静奔趋少,心空险阻平。
岐途知免累,捷径岂关情。
痹许王徽让,忧怜乐子诚。
以兹甘郁郁,长得谢营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足十二韵》是宋代赵庚夫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老至方多患,春来旧疾萌。半才如凿齿,全欲似渊明。
    未可扶藜拜,难为倒屣迎。终朝横几榻,竟日掩柴荆。
    岂少飞扬意,何堪纂蹶名。此中宁有鬼,得住且由卿。
    抱膝闻孤咏,咸腓笑汇征。拳长如鹭宿,跳不与夔争。
    身静奔趋少,心空险阻平。

  2.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病足十二韵》通过描写主人公因病导致的行走困难和内心的苦闷,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挣扎。诗中的“病足”不仅是身体上的病痛,更是精神上的折磨。通过对病足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半才如凿齿,全欲似渊明”,用“凿齿”比喻疾病带来的痛苦,用“渊明”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 情感表达:诗歌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在病痛之中,诗人依然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心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赵庚夫,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根据作品的风格推测,他可能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文人。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考虑到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学传统,这首诗很可能是在宋代完成的。
  • 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在诗词歌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

《病足十二韵》作为宋代赵庚夫的代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无论是对于研究宋代文学还是对于欣赏古典诗歌的美,《病足十二韵》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