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即事 其二

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上更无尘。
平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口即事 其二”是明代顾炎武的一首作品,它以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豪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作者背景
  •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景范,一字宁人,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众多著作,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朴实自然。
  1. 诗歌原文
    大将临江日,匈奴出塞时。两河通诏旨,三辅急王师。转战收铜马,还兵饮月支。从军无限乐,早赋仲宣诗。

  2. 诗意解析

  • 大将临江日:这里的“临江”暗示了将军所处的位置及其所面临的形势,江可能象征着广阔的疆域或江河,表达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 匈奴出塞时:描绘了边疆紧张的局势,匈奴作为北方的侵略者,出现在这里象征边境的不安和防御的需要。
  • 两河通诏旨,三辅急王师:两河指黄河南北地区,可能是明朝控制的区域之一。三辅则是指汉朝时期的京兆府和雍州二地,这里是军事活动频繁之地。诏旨和急王师反映了朝廷对边疆的军事压力和战争的需求。
  • 转战收铜马,还兵饮月支:铜马可能是指某种军队的名称。这里通过“转战”和“收铜马”,描绘了将军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形象。而“还兵饮月支”则可能是形容战后士兵士气高昂,庆祝胜利的情景。
  • 从军无限乐,早赋仲宣诗:仲宣是东汉诗人陈琳的字,此处借指将军的从军经历。无限乐表达了他对军人生活的热爱和对军旅生涯的满足感。

《京口即事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的壮丽诗篇,更深刻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顾炎武以其敏锐的历史眼光和深沉的人文情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和平的时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