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庆长老春十首 其四

叶云谁剪芘花身,花厎何人笑语频。
应是流莺诉心事,窥墙欲见恨无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余庆长老春十首·其四》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释德洪,号潜虚,宋时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作多以佛教哲理为主,充满了禅意,反映了其深厚的佛家修为与哲学修养。
  • 生平事迹:释德洪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丰,其诗作流传甚广,受到后世文人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不仅在诗文创作上有所成就,也参与编撰了许多重要的文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和余庆长老春十首·其四》中,“叶云谁剪芘花身,花厎何人笑语频。应是流莺诉心事,窥墙欲见恨无因。”描述了春天里盛开的花朵被修剪,而背后的人却忍不住欢笑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之情。
  • 译文赏析: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中的“流莺”象征着春天,而“花底”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愿望。整首诗情感细腻,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无常的感慨。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释德洪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技巧,将自然界的花朵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句中的情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应是流莺诉心事”,通过“流莺”这一形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隐秘思绪,同时也暗示了春天虽然美丽但转瞬即逝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与哀愁。

通过对《和余庆长老春十首·其四》的深入解析,可以发现这首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吟咏自然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与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宇宙间万物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