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杂咏初四日偕家巢薇同作 其十七 二萧

镜中双鬓己萧萧,髀肉于今亦渐销。
充隐不须栽薜荔,漫藏何用覆芭蕉。
才人胜事归梁苑,高士新篇在灞桥。
试问鸱夷随梗泛,何如吴市好吹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杂咏初四日偕家巢薇同作》是清代文学家吴绮所作,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吴绮:清代文学家,字南屏,号念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的作品以诗词见长,风格清丽,尤以写景见称。
  1. 作品原文
  • 诗一:镜中双鬓己萧萧,髀肉于今亦渐销。充隐不须栽薜荔,漫藏何用覆芭蕉。
  • 注释:镜中看到自己的双鬓已然斑白,大腿上的肉也渐渐消失。不必去种植薜荔以求长生,也不必去用芭蕉叶盖藏自己来隐藏真实。
  • 诗二:似奕都求着着先,宁知冷眼在枰前。诗成白傅吟花下,曲爱红儿度酒边。
  • 注释:如同棋艺一样追求每步都领先一步,却不知道棋盘前的冷眼才是最关键。诗写得好就像唐代诗人白居易那样吟花下,曲艺表演者喜欢在酒边欣赏红孩儿的表演。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吴绮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象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 主题思想:通过对早春时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比“似弈”与“冷眼”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揭示了生活中真正的智慧在于观察、思考而非盲目跟从。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早春杂咏》不仅展示了清代诗词的艺术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现实意义:通过对传统诗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早春杂咏初四日偕家巢薇同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而言,此诗具有极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