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春风上袜罗,洛神曾见赋东阿。
偶停残岁青帘舫,来听良宵白苎歌。
座上狂夫多小凤,屏前仙子尽长蛾。
紫云不识今谁是,但倒金尊唤奈何。
过俞锦泉流香阁观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俞锦泉流香阁观剧》是清代诗人吴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吴绮(1619—1684),字园次,号丰南,又号听翁、红豆词人。他是江苏江都人,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顺治十一年被拔贡生,后任湖州府知府等职。
在艺术风格方面,《过俞锦泉流香阁观剧》体现了吴绮的诗词骈文才能,其作品以富艳著称。这首诗的构思精巧,语言简练,通过描绘春日里赏剧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深刻感悟。同时,诗歌中融入了历史人物洛神与东阿的描述,增添了一层文化的内涵。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与理想、世俗与清雅进行了鲜明地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从文学价值来看,《过俞锦泉流香阁观剧》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种记录和反映,更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吴绮的这种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或许能够给予现代人以启迪,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因此,这首诗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现代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吴绮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他个人情感和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过俞锦泉流香阁观剧》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同时也折射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文化自信和艺术自觉的精神,对于当代文艺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创作动力。
《过俞锦泉流香阁观剧》是一首兼具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的优秀诗歌。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还启发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吴绮的才华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