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海昏三首 其二

我老又穷交旧绝,姓名面目畏知闻。
餐痂是病竟不悟,裹饭相从独有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海昏三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释德洪,字梦观,北宋时期的佛教僧人,他于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被张商英、郭天信等人迫害,发配至海南朱崖军。这首诗创作时,他身处流放之地。
  2. 诗歌原文:我老又穷交旧绝,姓名面目畏知闻。餐痂是病竟不悟,裹饭相从独有君。
  3. 诗中情感:这首诗表达了释德洪在政治风波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他感到自己年事已高,生活困顿,与旧友断绝往来,连名字也不愿提及。他甚至对自己的疾病——食斑疮也不以为意,而只有一位朋友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4. 艺术风格:释德洪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朴素的语言和直白的情感来表达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诗中的“我老”二字透露出岁月带来的沧桑感,而“姓名面目畏知闻”则描绘了一种被遗忘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与其他人的遭遇,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5. 历史背景:《至海昏三首》是释德洪在政治风波中的一种自我安慰之作,同时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他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鲜明,反映出文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和对现实无力的感慨。

《至海昏三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和政治压迫下文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