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和阮亭迷楼怀古 其二

总是繁华迹易荒,台边秋露湿荷裳。
风光处处花埋雨,春色年年草满冈。
千步画栏人事改,一声金磬客心凉。
可怜怀古情多少,费尽诗人百结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绮的《重和阮亭迷楼怀古 其二》是一首描绘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寄托。下面从文学形式、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三个角度来深入分析:

  1. 文学形式
  • 诗的结构:《重和阮亭迷楼怀古 其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快,易于表现紧凑而丰富的内容。
  • 意象的运用:诗中通过“明月迹全荒”、“老树春风晚”、“萤散空田夜雨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幅充满古风的画面。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彩艒笙歌荒垄断,玉钩花草暗泉流”等,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主题思想
  • 历史的沧桑:诗中的“南去江声通甓社,西来山色尽昆冈”,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盛世的回忆。
  • 个人情感:“一曲清歌劳感慨,邢堪游子更柔肠”,反映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 兴亡之感:通过对古代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于历史兴衰无常的深刻认识。
  1. 艺术特色
  • 音韵之美:诗歌押韵严谨,音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意象鲜明:诗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极具意象性,如“彩艒笙歌荒垄断”等,使得诗歌具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 情感丰富:诗中蕴含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沉思。

《重和阮亭迷楼怀古 其二》是一首集历史文化内涵、个人情感表达和艺术美感于一身的佳作,是清代文人在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品鉴,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情怀,也能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