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季英登报恩寺浮屠 其二

琉璃高峙百千寻,远望钟山积翠阴。
劫火自留三月烬,钟声犹带六朝音。
此时城郭堪悬眼,何处风光足赏心。
独有雨花台畔草,春来烟色未销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刘季英登报恩寺浮屠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报恩寺浮屠(即佛塔)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佛理的理解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诗中的“次”是指第二次登临,“浮屠”则是指佛教建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佛学的深刻理解。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次刘季英登敬亭山》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去也,飞絮落花无影;来时,绿荫青苔处处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忽复乘舟梦,又见烟波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寓意着人们往往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却忽略了自己手中所握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