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忠上人

哑羊苾刍纷作队,口吻迟钝懒酬对。
猛公来自知足天,南山爽气增十倍。
为公放意谈海山,神颀透出形骸外。
八月中秋滋露华,千岩尺璧生光彩。
正当刻志从炉峰,看子稳骑元气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忠上人》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禅宗的理解和感悟

《示忠上人》的作者释德洪(1071—1128),又名惠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他不仅是一位工书善画的宋代诗僧,也是一名禅宗学者和文学家。在宋代文人中,他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精湛的文化造诣而著称。其诗作多以佛教哲理为背景,通过诗歌传达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示忠上人》的内容体现了释德洪对佛法的深刻领悟。诗中“哑羊苾刍纷作队,口吻迟钝懒酬对”等句描绘了一群修行者虽不破戒但缺乏智慧,无法分辨事物的好坏,也不懂得世间的罪与福,这反映了禅宗中所说的“钝根无慧”。这种表达方式,一方面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困惑与迷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通过对佛法深入研习,可以超越这种状态,达到心灵的觉醒。

释德洪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南山爽气增十倍”中的“南山爽气”,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而“八月中秋滋露华,千嵓尺璧生光彩”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月光下的自然景观犹如宝石般闪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诗的结尾“正当刻志从炉峰,看子稳骑元气背。”这句话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期望与鼓励。在这里,“炉峰”可能指的是修行的高峰或目标,而“元气背”则是指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境界,意味着只有坚定地追求并超越这个境界,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示忠上人》不仅展示了释德洪深邃的佛学思想,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传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与人心的细腻观察。这首诗是研究宋代禅宗文化和文学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