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羊苾刍纷作队,口吻迟钝懒酬对。
猛公来自知足天,南山爽气增十倍。
为公放意谈海山,神颀透出形骸外。
八月中秋滋露华,千岩尺璧生光彩。
正当刻志从炉峰,看子稳骑元气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示忠上人》。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诗句解释:
- 哑羊苾刍纷作队,口吻迟钝懒酬对。
- “哑羊”可能指的是一种动物,这里指代那些沉默寡言的人。“苾刍”是一种佛教用语,指修行者或僧人。“纷作队”表示这些修行者聚在一起。“口吻迟钝”意味着这些人说话不流畅。“懒酬对”表示他们不愿意回应或回答。
- 译文:
- 沉默不语的人纷纷聚集在一起,言辞迟缓且不愿意回答。
-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 默(缄默):沉默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这些人不善于表达自己。
- 苾刍:在佛教中,苾刍是指僧侣。这里的“苾刍”特指那些正在修行的僧人。
- 纷作队:聚集在一起,可能是为了某种共同的目的或信仰。
- 口吻迟钝:这里的“口吻”指的是说话的方式或态度。“迟钝”意味着说话不够灵活或者反应不够敏捷。
- 懒酬对:不乐意回应或回答,表现出一种被动或消极的态度。
第二句
- 诗句解释:
- 猛公来自知足天,南山爽气增十倍。
- “猛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具有威严或力量的人物。“知足天”可能意味着这位人物拥有满足于现状的心态或智慧。“南山爽气增十倍”则形容这种心态或智慧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得周围的气氛变得更加清新宜人。
- 译文:
- 你那位有威严、知足的猛公,他的出现使得南山的清风更加清新,令人感到舒适百倍。
-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 猛公: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有着强大影响力或威望的人。
- 知足天:这里的“知足”意味着这位猛公能够认识到生活的满足和幸福,他的内心达到了一种平衡或宁静的状态。
- 南山爽气增十倍:南山通常被描绘为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自然景观,这里用来形容这位猛公的出现使得原本美好的自然气息变得更加浓郁。
- 第三句
- 诗句解释:
- 为公放意谈海山,神颀透出形骸外。
- “为公”可能指的是为这位猛公服务或追随他。“放意”表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谈海山”可能指的是谈论宏伟的话题,如国家大事、哲理思考等。“神颀透出形骸外”意味着这位猛公的智慧、精神或才华超越了其身体的限制,显得非常卓越和超凡。
- 译文:
- 我为能为你效力而感到高兴。你的思想自由自在,仿佛超脱了肉体的限制,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 为公:这里的“为公”可能指的是服务于某人,为他提供帮助或支持。
- 放意:表达了自由自在的状态,没有受到任何外在因素的限制。
- 谈海山:这里的“谈海山”可能指的是广泛讨论各种主题,涉及国家大事或哲学思考等高深莫测的内容。
- 神颀透出形骸外:形容这位猛公的智慧和才能超越了普通人的身体和物质限制,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第四句
- 诗句解释:
- 八月中秋滋露华,千岩尺璧生光彩。
- 这里的“八月中秋”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佳节。“滋露华”形容月光洒落,使露水更加明亮闪烁。“千岩尺璧生光彩”则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山水景色,如同一块巨大的玉璧镶嵌在山峰之间,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 译文:
- 八月中秋时节,月光洒满大地,露珠闪耀着光芒,山峦间仿佛镶嵌着无数的玉璧,熠熠生辉。
-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 八月中秋: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这里的“八月中秋”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即农历八月十五日的夜晚。
- 滋露华:这里的“滋露华”形容月光如露水般晶莹剔透,增加了景色的美丽程度。
- 千岩尺璧生光彩:这里的“千岩”指的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尺璧”比喻山间的美景如同珍贵的玉璧一样珍贵。“生光彩”则描述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象,使得整个山林都充满了光彩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