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彭子长刘园见花

我昔海山度寒食,虽有花看非故园。
今年寒食花又见,已在故园疑梦魂。
虚弦丧气念前痛,瘴面敢辞增唾痕。
此生流落坐旷达,晚悔坦率加辛勤。
觉城老子天乞我,人品秀拔高摩云。
定应分身在绛阙,想见佩珰裙褶纁。
君看翰墨吐秀句,绿杨春重含朝暾。
袖中功名未暇探,且复行乐追幽欣。
陋邦忽见洛阳面,为谁扶头清露翻。
残春风日太醇酽,发妆初罢争迎门。
丰肌忍调獭髓医,笑涡尚初红朝温。
谪仙点笔风雨疾,少陵眼寒烟雾昏。
公独寓之一戏耳,宁用解语方佐尊。
夜深秉烛花不睡,饮到落月窥金盆。
情钟耳热意一折,赋诗绕纸风雷奔。
诗成我读辄起舞,自忘首秃衣绁袢。
泠然驭风欲仙去,引手便觉天可扪。
归来僵卧数屋角,万象困顿天不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彭子长刘园见花》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故地重逢花开时的感慨和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释德洪,字叔江,号灵隐,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擅长诗文、书法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逸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1. 诗歌原文
  • 我昔海山度寒食,虽有花看非故园。今年寒食花又见,已在故园疑梦魂。
  1. 诗句解析
  • 我昔海山度寒食:诗人回忆过去在海边度过寒食节的情景,海山象征着遥远而神秘的地域。这里的“海山”可能暗喻诗人的家乡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 虽有花看非故园:尽管看到了花朵,但因为不是自己的故乡,所以感觉并不真实。这里的“非故园”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今年寒食花又见:再次在寒食节看到盛开的花朵,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勾起了对故乡的无限遐想。
  • 已在故园疑梦魂:这种情景让诗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自己真的回到了故乡,这种感觉既甜蜜又痛苦,如同梦境一般不真实。
  1. 情感表达
  • 虚弦丧气念前痛:诗人通过“虚弦”比喻自己的心情,感到空虚和失落,可能是因为无法实现的理想或未能实现的愿望。
  • 瘴面敢辞增唾痕:这里的“瘴面”可能指因思乡而面容憔悴,不敢直视故乡的景象。“增唾痕”则形象地描述了因思念而产生的泪水。
  • 此生流落坐旷达:表明诗人已经习惯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对于归宿感已经淡然。
  • 晚悔坦率加辛勤:诗人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深感如果当初能更加坦率一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辛劳和遗憾。
  • 觉城老子天乞我:这里的“觉城”可能指的是一个遥远的城市或地方,“老子”可能是诗人自称为老翁。“天乞我”意味着上天赋予他某种使命或者机遇。
  • 人品秀拔高摩云:诗人认为自己具有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能够超越常人。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感和虚无感。诗人通过对故园之花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感受。
  • 在内容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富有诗意和深度。
  • 诗人的情感真挚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历史背景和影响
  • 释德洪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德洪的作品反映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这首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释德洪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次韵彭子长刘园见花》是释德洪一首充满感情色彩和哲理思考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界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