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衰不祥忧患变,卧念余生真自厌。
向时衣裓识天香,朅来唾痕馀瘴面。
故人诃讥岂忍闻,新交推挤不容喘。
子独心翔异众人,追逐南来不辞远。
重逢难取梦中物,一欢且喜身俱健。
忽忆南荒海外时,敢料北山松下见。
莺唇清滑柳困顿,醉人春色初醇酽。
莫凉香雾满村落,轩包到榻眠山店。
我已归休万事足,但馀老眼遮黄卷。
静时颀绍痛诫我,先须从此焚破砚。
念子怀亲渡大江,枝叶行复登淮甸。
分携一语有精神,行藏直使圭无玷。
余自太原还匡山道中逢泽上人与至海昏山店有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余自太原还匡山道中逢泽上人与至海昏山店有作,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余自太原还匡山道中逢泽上人与至海昏山店有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全诗以记叙的方式,描绘了李白从太原返回匡山途中,遇到一位名叫泽上人的僧人并与他同路到达海昏山店的经历。诗中通过描绘自然风景、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
在这首诗中,李白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如“白云”和“青山”,来描绘沿途的风景。他还通过描述自己的心情变化,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李白对佛教文化的了解,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认同。
《余自太原还匡山道中逢泽上人与至海昏山店有作》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