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牯

快山山浅亦有虎,时时妥尾过行路。
一竖地坐牧两牯,以箠捶地不知顾。
虎搏竖如鹰搦兔,两牯来奔虎弃去。
回往荷庠挨老树,牯相喘视同守护。
虎竟不能得此竖,竖虽不救牯无负。
一村嚣传共鸣鼓,而虎已逃不知处。
嗟乎异哉两大武,高义可与贯高伍。
令走仁义名好古,临事真情乃愧汝。
此事可信文公语,为君落笔敏风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义牯》是宋朝时期释德洪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释德洪,宋代僧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宋朝时期。他的诗歌多表达了佛教思想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 艺术风格:《义牯》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虎与牛之间紧张关系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动物本能和生存斗争的深刻理解。
  1. 诗歌原文
  • 快山山浅亦有虎,时时妥尾过行路。
  • 一竖地坐牧两牯,以箠捶地不知顾。
  • 虎搏竖如鹰搦兔,两牯来奔虎弃去。
  • 回往荷庠挨老树,牯相喘视同守护。
  • 虎竟不能得此竖,竖虽不救牯无负。
  • 一村嚣传共鸣鼓,而虎已逃不知处。
  1. 诗中意象解析
  • 虎的形象:老虎在诗中被描绘为有智慧的动物,能够感知到人类的存在并作出反应。这一形象展现了老虎的机敏和野性。
  • 牛的形象:牛在这里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着勤劳和忠诚。诗人通过描述牛与老虎的互动,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物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诗中的人类角色虽然不是主要的叙事者,但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反映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动态关系。
  1. 文学价值分析
  • 生态意识的体现:该诗通过对动物间的相互作用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一定的生态意识。
  • 艺术表达:《义牯》以其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然场景和动物行为,展现了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1. 历史意义与教育价值
  • 文化传承:《义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助于人们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启示:诗中的情节和主题可以启发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义牯》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社会、文化和自然观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待生命和自然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