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增来玉管长,上弦时候露华凉。
隋家桥上才过半,苏子楼中恰正当。
白凤添翎初弄影,碧蟾敧腹尚含光。
东邻娇女亭亭立,拨断银筝雁几行。
闰八月十三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闰八月十三夜》是清代诗人吴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多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作者背景:吴绮,字园次,号丰南,又号听翁、红豆词人。他是清江苏江都人,顺治十一年拔贡生,官至湖州府知府。虽然因失上官意被罢官,但吴绮的诗词骈文在文学界有盛名,才华富艳。他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为《闰八月十三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品主题:《闰八月十三夜》,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涉及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志。
艺术特点:吴绮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在《闰八月十三夜》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特别是“白凤添翎初弄影”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致,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文化价值:作为清代文人的杰出代表,吴绮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对《闰八月十三夜》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社会影响:吴绮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创作上,更在于他对于后世文人的影响。无论是在诗歌、散文还是辞赋领域,吴绮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其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
现代评价:尽管吴绮的作品在古代就已广为流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逐渐得到重新认识。现代学者对他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吴绮的《闰八月十三夜》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主题、艺术特点、文化价值、社会影响和现代评价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吴绮的文学成就以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