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玉赴宜州令 其二

羡君风雅自多端,饱看西山始赴官。
边俗近羌浑尚简,才人作吏且宜宽。
愿教驯雉随鹦鹉,闻道栽花尽牡丹。
执板都亭逢谢客,寄言池草正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许天玉赴宜州令 其二》是清代诗人吴绮所作。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吴绮,字东篱,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艺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于世。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与推崇。
  1. 诗歌原文:《许天玉赴宜州令 其二》全文如下:
    月旦声华四海知,西岩分绶岂嫌迟。
    路经陇水难为别,人近秦州好赋诗。
    旧绩争夸刘仲偃,清风常爱许圉师。
    临岐更索吴船句,怀袖相思对酒巵。

  2. 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月旦声华四海知,西岩分绶岂嫌迟。”表达了作者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喜悦心情。这里的“月旦”,通常指月明星稀的夜晚,象征着高洁与清正;“声华”,则指名声与风采,暗喻作者的高尚品德。“西岩分绶”则暗示了某种荣耀或使命的分配,而“岂嫌迟”则显示了作者对这一任务的期待与兴奋。
  • 颔联:“路经陇水难为别,人近秦州好赋诗。”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别离的场景。陇水作为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其名称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难为别”体现了作者对即将离别之情的矛盾心理,“人近秦州好赋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即将到来的秦州生活的期待和喜悦,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 颈联:“旧绩争夸刘仲偃,清风常爱许圉师。”这里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来比喻自己,既有对前贤的敬仰,也有自谦之意。“刘仲偃”与“许圉师”均为历史上受人尊敬的人物,分别代表文治与武勇,此处用以强调自己虽无前者之才,但亦有后者之风。
  • 尾联:“临岐更索吴船句,怀袖相思对酒巵。”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临岐”即面临岔路口,象征着分别的时刻;而“怀袖相思”则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都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对酒巵”则是饮酒作乐的情景,尽管心中有愁,但仍选择用酒来消愁解忧。

吴绮的《许天玉赴宜州令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抒情诗,更是一首富含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