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友沂 其一

秋老空悬贯斗槎,岂知埋玉向长沙。
徒怜才子多无命,始信浮生尽有涯。
旧事不忘丹桂树,虚名实误紫薇花。
高堂白发犹漂泊,何计为君慰暮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友沂其一》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出自清代诗人吴伟业的七言律诗。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世后的悲痛与哀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吴伟业是复社张溥弟子,也是明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后入清,仍以文人身份自居。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其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
  1. 诗歌原文
    长沙长子九江船,御史台西月正圆。两省亲朋欢笑日,一官诗酒乱离年。朱楼有泪看杨柳,白发无家听杜鹃。太息贾生归未得,湘花湘草夕阳边。

  2. 诗歌解析

  • 首联“长沙长子九江船”:描述了诗人在长沙时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颔联“御史台西月正圆”:反映了官场的浮沉变化,以及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 颈联“两省亲朋欢笑日”:描绘了与亲朋共度欢乐时光的情景,但随后转折到因战乱而离散的悲哀。
  • 尾联“太息贾生归未得”:借用贾谊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吴伟业的诗歌情感深沉,能够触动人心。在《哭友沂》中,他通过对友人离世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意象丰富:吴伟业善于运用各种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杨柳”、“杜鹃”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也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1. 文化意义
  • 反映历史变迁:吴伟业的诗歌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变迁,通过个人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动荡。
  • 传承文化价值:作为一位文人,吴伟业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歌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提供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哭友沂》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七言律诗,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幅反映时代背景、承载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