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抚宋牧仲先生

刻漏声从铃阁闻,画旗不动日初曛。
春衣莫笑山人陋,曾到匡庐惹白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赠江抚宋牧仲先生》是清代诗人吴雯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出使远地,以及即将到来离别的情感,同时也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吴雯:字天章,号莲洋,清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他的诗歌创作在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之后,仍然坚持文学创作,最终有《莲洋集》传世。
  1. 作品原文
  • 才子新衔命,离筵且泛杯。舟过章贡水,人在郁孤台。桂子经寒结,姜花浥雨开。春风归雁后,肯寄一枝梅。
  • 这四句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出使赣州的送别之情,并借物抒情,将送别的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中“桂子”和“姜花”不仅指自然界的景象,更是别离情绪的象征。
  1. 文学价值
  •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赠江抚宋牧仲先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述,巧妙地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的自然景色不仅是背景,更成为了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媒介。
  • 语言简练而含蓄:这首诗语言精炼、意象生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同时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示了作者精湛的文学造诣。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清代的著名诗人之一,吴雯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文人雅集中,其作品经常被吟咏传颂。
  • 文化传承:吴雯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

《赠江抚宋牧仲先生》这首诗不仅是吴雯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