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过采石矶

我行采石矶,残雪嵌巑岏。
青松出秀色,黄竹垂琅玕。
碑版悬阁道,祠宇灿林端。
曾闻宫锦袍,啸咏过前滩。
供奉一云没,太息思才难。
舍舟入衢国,风疾客衣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后过采石矶》是清代诗人吴敬梓所作。以下是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吴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儒林外史》的作者,以小说《儒林外史》抨击科举制度而闻名。他虽家本富饶,但因厌恶八股文自鸣,故不参与科举。
  2. 诗歌原文:我行采石矶,残雪嵌巑岏。青松出秀色,黄竹垂琅玕。碑版悬阁道,祠宇灿林端。曾闻宫锦袍,啸咏过前滩。供奉一云没,太息思才难。舍舟入衢国,风疾客衣寒。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至采石矶时所见的景象。“我行采石矶”点明了主题,诗人行走在采石矶上。“残雪嵌巑岏”形容山景被残雪覆盖,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接着,诗人描述了周围的自然景观:“青松出秀色,黄竹垂琅玕”,青松和黄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碑版悬阁道,祠宇灿林端”则描绘了采石矶上的建筑,以及周围林木的茂盛。“曾闻宫锦袍,啸咏过前滩”,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此地听到的宫锦袍者的声音和吟诗的情景。然而,“供奉一云没,太息思才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才流失的哀叹。最后,“舍舟入衢国,风疾客衣寒”描绘了诗人离开采石矶时的寒冷天气和孤独的心情。

《雪后过采石矶》不仅展现了吴敬梓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也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壮丽的山水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