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登危临深古所戒,成仁取义非过情。
读书要在持大节,至行煌煌如火烈。
旌庐令典金石光,精神不逐劫灰灭。
沈孝子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孝子行》是吴廷华创作的一首古诗,以颂扬孝道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臣孝子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沈孝子行》:
作者背景:据《沈孝子行(自注:为艮思观察子庠生敩憼作)》的题注可知,这首诗由吴廷华所作。吴廷华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对孝道和忠诚的崇高敬意。
诗歌原文与释义:《沈孝子行》原文如下:“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诗中描述了一位名叫小凤的朋友的儿子,他在年轻时就已经熟读了六经,并以自己的生命来实践孝顺的行为,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楷模。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对“孝”的颂扬。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孝道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诗人通过对孝子小凤的描述,展示了孝道的力量和深远影响。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上。通过对小凤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他的孝行,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历史意义: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子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是对孝道的宣扬,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现实启示: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沈孝子行》中汲取道德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形式和环境可能有所不同,但孝道仍然是维系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沈孝子行》不仅是一首表达孝道的古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